为响应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助力学子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全球治理参与能力,2025年暑期,内蒙古大学选派两名学生参与GCA国际组织实习计划(欧洲实地)项目,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让学子在国际舞台积累经验、锤炼素养。
此次实习分为实地与远程两个阶段,其中7月至8月的实地实习覆盖比利时布鲁塞尔、法国巴黎两地。期间,学子围绕联合国《未来公约》及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参与了全球治理、生态可持续发展、教育公平等主题的专题Workshop,通过小组研讨、方案展示、跨组协作等形式,深入学习国际组织工作逻辑与项目运作流程;还走进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海牙国际法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等机构参访调研,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国际组织的职能定位、决策机制及多边合作模式,并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AI研讨会,探讨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媒体信息素养提升、教育机会均等化等议题。
实习过程中,学子同步开展跨文化交流实践,通过法语学习、参观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科学与工业城等文化与科普地标,快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参与学子表示,此次经历让大家深刻认识到SDGs并非抽象理念,而是已在全球落地的行动指南,也真切感受到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所积累的专业知识与软技能,将为未来参与全球事务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学校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此次国际组织实习项目为内大学子搭建了连接世界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助力学子成长为具备全球视野与责任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学生项目期间合影与精彩瞬间分享:
学生在欧洲议会合影

学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影 学生所在组正在进行workshop
学生实地环节感言:
庞艾佳——在日常的 workshop 中,通过 spyri 老师的讲授我了解了世界上很多针对教育方面而形成的组织或机构。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SDGs 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主义宣言,而是已经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的行动指南。我了解到 SDG4 核心目标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些我曾经认为似乎是高大上的组织竟然关注到并且给予帮助到了很多贫困国家与地区。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并不只存在于文件中,而是由无数个具体故事编织而成的全球叙事。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同样珍贵。我学会了在法语环境中用有限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思想,掌握了在跨文化团队中化解冲突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的能力。这些软技能或许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单上,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民必备素养。
王羽舒——此外,我还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青年 AI 研讨会,深入了解到人工智能发展亟待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如何拉近人类联结距离、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该组织搭建的全球协作平台深刻揭示:先进的算法更离不开多元文化视角的平衡。来自不同肤色的青年在此形成的 AI 共识,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参访多个国际组织及政府机构的宝贵机会。在走访欧盟等国际组织时,借助与工作人员的深入沟通,我真切感受到不同国家坐在一起商量事、按民主规则做决定、欧盟各国是怎么一步步走一体化道路的,以及欧洲议会一直坚持的——让不同声音都能参与进来,我全面了解了国际组织项目策划、执行与评估的完整流程,亲眼目睹了大型国际组织复杂且高效的运作模式。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对国际组织工作的认知边界,更让我深切感受到国际合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核心作用。